上周首度有多位頂尖大學校長及教授對年改案發聲,大學教授有全球移動力,是各國積極爭取的人才,當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最優渥待遇與措施,我國力推的年改方案會讓人才延攬失去憑恃。對此,教育部次長姚立德指出,等到立法院臨時會討論完各級學校的年金方案,有個討論依據後,會盡快在這1、2個月,找全國大專校院五大協進會和不同類型的大學校長討論,針對年改對於留才攬才的衝擊和後續做法「交換意見」,讓高等教育維持好的競爭力。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 攝影/陳秉宏 分享 facebook 對此,台大教授批,教育部誠意不足!教育部長是大學的「大家長」,應有為大學教授「發聲」的氣魄。姚立德指出,國家財政困難,年金勢必要改革,也確實對大學留才攬才造成衝擊,教育部會以現有教育資源,配合法規鬆綁,建構更好的研究環境,吸引人才來台。姚立德表示,教育部將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容許各校可使用20%的經費,作為彈性薪資,應可發揮延攬人才的誘因;今年底前將要求各大學逐年降低生師比,有些學校須增加聘任老師的人數,讓各大學釋出更多空缺。教育部也會盡快找大學校長來談留才攬才的做法。台大電機系教授吳瑞北指出,年金法案確定之後,再找大學教授去談,「都通過了,還能挽回嗎?」他質疑,教育部長潘文忠有沒有為大學教授在年金委員會上發言過?教育部長要有大學「大家長」的氣魄,不能「當為而不為」。此外,年改會執行長林萬億日前投書《聯合報》「年改不能學健保」,吳瑞北表示,林萬億並未針對年金對於高教人才的衝擊給予回應,更拿一些非大學教授的特例來「汙名化」。雖然健保跟年金方式不同,但健保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且重點是,大學教授繳得長、領得短,「大家可以來公開辯論。」姚立德表示,人才回台灣的大學任教,薪水固然是很重要的考慮依據,但他們其實也很在乎是否有好的環境進行研究。因此,配合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法,對於大學老師的研發成果進行技轉等都有很大放寬。另外,如果老師有很好的研究能力,教育部將來也會鼓勵老師開設「研究服務公司」(RSC),服務業界,替自己增加收入,發揮研究上的抱負。除留才攬才,也要「培才」。姚立德說,目前規畫的「培才三機制」包括:教育部將逐年增加公費留考跟留學獎學金的人數,每年增加10%至15%;此外,跟全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學共同培育博士班人才,鼓勵年輕老師跟博士後研究人員到國外知名大學進行短期和中期的研究,這些補助的人數都會逐年增加。
F3434021CAB7869A